來源:中國教師報 2023-05-10 作者:張意忠 謝昕琦
教師教學情感是他們對教學工作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反映了教師對教育功能與價值的認可度。教師對教育職業(yè)的認識越深刻,自我價值的認同越高,越具有積極情感,越能產生正向作用;反之,教師的消極情感對教育教學會起到抑制甚至阻礙作用。教學過程只有教師融入情感,才能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達到以情優(yōu)教、以情促教的目的。
育人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教師應以立德樹人為己任,熱愛教學、積極投入。但現實中,一些教師教學情感趨于弱化,其表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知識傳授,輕情感熏陶。某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于擔當“教書匠”角色,主要精力在于知識傳授,關注內容是否講透、方法是否可行,對教學情感預設不足,也缺乏情感滲透。他們沒有認識到教學情感的重要性,對教材情感挖掘不夠,忽視學生的情感需要,對學生缺乏耐心溝通、換位思考、真誠理解。
二是積極情感少,消極情感多。積極的教學情感是教師必備的素養(yǎng),但部分教師從事教學工作不是出于興趣、愛好,他們對教學工作缺乏熱情,所以在課堂上板著面孔,不茍言笑,沒有激情。面對學生的喜怒哀樂不能及時捕捉,缺乏同情心、同理心。
三是情感波動大,調控力度弱。在內外壓力疊加之下,部分教師身心疲憊、情感波動大,并且不自覺地遷移到課堂上,甚至將不滿情緒發(fā)泄到學生身上,諷刺、挖苦學生,造成課堂氣氛緊張。
四是情感表達差,傳遞不到位。教學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需要以情感為基礎,因此教師恰到好處的情感表達有利于促進教學,因為任何知識的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因素。但有的教師不善于挖掘情感,也不會準確表達情感。一些教師盡管想酣暢淋漓地表達情感,但由于用情過度或不足,情不達意,反而適得其反、偏離初衷。
教師教學情感的培養(yǎng),需要其加深對教育的理解,強化情感認知,培養(yǎng)愛生情感;也需要挖掘教材情感,學會情感表達,達到師生情感共鳴。以下幾條關于教師教學情感培育的策略,可供參考。
一是強化事業(yè)情感。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要有崇高的教育理想、畢生的事業(yè)追求,對教育工作有強烈的認同感,對教師職業(yè)心存敬畏、心懷感恩。教師應克服職業(yè)倦怠,過濾消極情感,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教師只有將事業(yè)追求內化為工作動力,才能夠滿腔熱情地工作,熱愛教學,樂于教學,實現教書育人的使命,獲得成就感。
二是提高情感修養(yǎng)。要教育學生、感動學生,教師自身要有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情感是在認識基礎上產生的,因此教師對其職業(yè)要有深刻的認識,充分理解教師的勞動特點,保持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tài)。在生活節(jié)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教師需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冷靜克制,不能游走于兩個極端,悲喜過度。作為教師,不僅要醞釀情感、表達情感,還需要掌握調節(jié)情感的方法,善于駕馭情感,摒棄消極情感。面對煩惱合理宣泄,保持愉悅的教學狀態(tài)。
三是培育愛生情感。教學相長,離不開融洽的師生關系,這種情感建立在尊重與熱愛的基礎上。熱愛學生是教師基本的情感素養(yǎng),教師對學生的愛能引起他們愉悅的情感體驗,使之產生對教師的親近感、信任感,進而轉化到對教師任教課程的學習興趣上,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關愛學生,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理想的“情感場”,以真誠之心關心學生、呵護學生,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塑造他們,用優(yōu)良的品德感染他們。當然,教師對學生不能溺愛、遷就和放縱,而應寬嚴相濟、嚴慈有度。
四是挖掘教材情感。教師的教學情感既來自對教育事業(yè)的追求與向往,也來源于對教材內容的洞察與把握。教材不是一般意義的物,是人化了的物,含有豐富的情感內容。教學過程以教材內容為依據,需要充分挖掘教材情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越深刻,對教材情感的把握就越準確,越能引起師生的情感共鳴。對此,教師需要從情感角度深入鉆研教材,“進入角色”,對教學內容進行加工、處理,理解并傳遞教材所表達的情感,挖掘情感方面的積極因素,產生共鳴,達到入情、入境、入心、入腦,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情感,產生情感遷移,將注意力聚焦于學習內容,激活內在情感,提升學習動力。
五是加強情感溝通。情感溝通需要教師真情投入,以情發(fā)聲、以聲傳情、以情感人,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首先,教師要提升語言表達水平。語言是師生心靈溝通的主渠道,是情感表達的主要載體。如若教師語言飽含深情、熱情洋溢,就會產生聽覺沖擊力、情緒感染力、心靈震撼力,激起學生情感波瀾,引起情感共鳴,從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這就是“通情達理”。因此,教師要加強語言修養(yǎng),提高語言藝術,做到情真意切、形象生動、聲情并茂,達到語言的科學性、藝術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
其次,教師應豐富非語言表情。這主要是指面部表情、體態(tài)神情,如眼神、手勢、微笑等。表情是情感的外顯形式,是情感的無聲表達,它能傳遞出語言難以表達的復雜內心活動和微妙變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因此,教師的表情應該自然、真實,恰如其分。教師要善于運用面部表情,做到端莊、親切,使學生坦然應對、心情舒暢??傊?,教師可以充分通過表情傳遞心聲、傳達感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作者分別系江西師范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