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2 08:41] 瀏覽次數(shù):3008
來源:中國教師報 2023-10-11 作者:李文送
好教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長起來的。為了加快教師的成長,從國家到地方再到學校,各個層級都開展了許多不同類型、內容和形式的教師培訓。然而,教師培訓效果如何?實則要打一個問號。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好的教師培訓是什么樣子?
有一次,某省三批骨干教師培養(yǎng)項目培養(yǎng)對象和骨干校長培養(yǎng)對象共200多人由項目承辦單位組織到外省某地參加為期10天的培訓,并委托該地某培訓機構承擔具體的課程安排及培訓。
從課程內容來看,以專題講座為主,兩天到學校實地考察。這樣安排,講座實在過多。而且穿越1500多公里,組織如此大規(guī)模的教師團隊到省外培訓學習,似乎也沒有必要。把專家邀請到受訓者所在地是不是更高效?當時,老師對此就產生微議。
更讓老師們不解的是,承辦培訓的機構負責人不僅一人做了3場報告,而且每場報告的課件內容十分陳舊。這未免缺少一點對教師培訓最基本的尊重,后來教師悄悄用“逃課”給予了無聲的“回應”。試想一下,這樣的教師培訓收效究竟有多大?答案不言而喻。
在我看來,好的教師培訓至少要做到如下四點:
一是讓教師感受到被尊重。教師培訓的過程實質上是培訓教師與參訓教師之間或參訓教師彼此之間進行生命對話的過程。而生命對話要產生效能感,最基本的要求是彼此得到尊重并感受到被尊重。如果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那么在教師的生命之間何以能實現(xiàn)有價值的對話?倘若沒有有價值的生命對話,教師必然會產生抵觸心理。在尊重的沃土里,才能生長出教師培訓初心之芬芳花朵。何為尊重?比如,培訓的內容、時長和方式等符合參訓教師的學科背景、學段特征和年齡特點,這就是一種尊重。
二是讓教師主動參與其中。沒有教師主動參與的培訓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不管教師是主動還是被動來參加培訓,好的教師培訓都應能激發(fā)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內驅力,使之主動參與到培訓中去,即讓參訓教師從“要我培訓”轉變?yōu)椤拔乙嘤枴?。實踐表明,有什么樣的參訓心態(tài),就有什么樣的參訓姿態(tài),而心態(tài)和姿態(tài)影響著教師培訓的最后效態(tài)。在培訓過程中,教師只有打開自己,才能真正汲取培訓課程的“營養(yǎng)”,潤澤身心,賦能生命成長。
三是滿足教師工作的需要。據(jù)參訓教師的反饋,不管參加什么樣的培訓,他們最希望的是能把學到的東西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即“用得上”和“用得了”。這就意味著,好的教師培訓要基于和滿足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要。不同參訓教師來自不同學校,教育的是不同學生,可能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培訓如何做到更有針對性,從而滿足教師工作的需要?理想的做法是培訓前進行調查研究,以掌握和診斷教師參訓的真實需求,從而設計和安排相應的培訓課程和內容,做到按需而為。
四是讓教師收獲真正的成長。從結果和效果而言,好的教師培訓無疑是能讓參訓教師獲得真正成長的培訓。生命不息,成長不止。對作為專業(yè)人員的教師而言,不論教齡多久,都需要進行持續(xù)修煉。教師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迎接生命中的風雨;教師也只有成長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才能成就更好的教育、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嶺南師范學院附屬中學教研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