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 id="kfqgr"><em id="kfqgr"></em></em>
  • <dfn id="kfqgr"></dfn>
    1.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教學教研】>【教育文摘
      深刻認識學校美育的育人價值
        [2024-01-17 09:35]  瀏覽次數(shù):4266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打印頁面】【關閉窗口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4-01-16  作者:楊小敏

      教育部近日印發(fā)通知,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包括實施美育教學改革深化行動、教師美育素養(yǎng)提升行動、藝術實踐活動普及行動等,進一步加強學校美育工作,強化學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有何背景與意義?如何貫徹落實好這一行動?從本期開始,我們約請美育領域的專家建言獻策。——編者

      近日,《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浸潤行動》)引發(fā)社會廣泛關注?!督櫺袆印访鞔_到2027年,美育課程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工作舉措包括美育教學改革深化、教師美育素養(yǎng)提升、藝術實踐活動普及、校園美育文化營造、美育評價機制優(yōu)化、鄉(xiāng)村美育提質發(fā)展、美育智慧教育賦能、社會美育資源整合等八大行動。

      就美育本身而言,其理論和實踐都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在西方社會,美育的正式提出可以追溯到德國啟蒙時期浪漫主義作家、美學家和詩人席勒在1974年創(chuàng)作的《審美教育書簡》(也譯為《美育書簡》),美育思想和行為在古希臘古羅馬的教育中都被積極倡導。近代的教育家夸美紐斯、盧梭、福祿貝爾、赫爾巴特、車爾尼雪夫斯基等都特別重視以美育促進學生發(fā)展。美國教育家杜威在其實用主義教育體系中,也很重視文學藝術的美育作用。馬克思指出在文學藝術領域要給青少年以廣泛的教育,恩格斯把青少年認識所有過去時代藝術杰作的任務稱為審美方面的教育。在我國,美育的歷史傳統(tǒng)則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典樂對人的教化。近代以后,美育也受到極大的重視,王國維、蔡元培、魯迅等極力推動。新中國成立之初,美育同德育、智育、體育一并寫入教育部頒發(fā)的“中小學暫行規(guī)程”草案當中。

      自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fā)展”,到2018年9月的全國教育大會明確提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堅持“五育”并舉成為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明確要求。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美育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2018年8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央美院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在美育的戰(zhàn)略部署和政策體系安排上,國家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等,省級層面的實施方案也據(jù)此制定和開展。

      然而,美是一個高度抽象且內涵和外延又都極為豐富的表述,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色彩賦予性和主觀感受性。同時,人們對美的感知和認同具有明顯的時代共性特征和多元的個性化傾向。這就使得美育相對德育、智育和體育等而言,更加難以把握和有效開展。學校美育實踐基本以音樂、美術等學科教育和其他藝術類活動為主。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以什么為美在底層意識上深刻影響著個體思想觀念、精神信仰、價值追求、行為選擇。此次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方案,著眼于提升審美素養(yǎng)、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活力,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發(fā)展素質教育、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堅定文化自信等具有重大的意義,也是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內在要求。

      在政策制定的層面,教育部此次美育浸潤行動方案圍繞大中小學校進行了細致周全的整體謀劃,是對國家相關美育工作意見的貫徹落實,也是基于美育實踐探索經驗的行動升級。學校內外協(xié)同、課堂上下開展、學科交叉融合,全面有組織地多維度拓展實施是其顯著特點。但在方案的落實上,要一以貫之地著力于“浸潤”,在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中久久為功。正如《浸潤行動》在藝術實踐活動普及行動內容中所強調的“要避免錦標意識和功利化傾向”,整個方案的執(zhí)行要充分考慮到美的抽象性、具體性和美育的特殊性,在課程教學等活動的安排上也要充分考慮學校和師生實際,避免走樣為一種社會運動式的美育行動。尤其在評價方式方法的使用上要格外謹慎,要合情合理適宜。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26143人次 日均訪問:20983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shù):24854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網站備案號:皖I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處:0564-2315138
      国产情趣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福利色视频在线看,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人妻无码a∨中文字幕 亚洲另类日韩精品无码

    2. <em id="kfqgr"><em id="kfqgr"></em></em>
    3. <dfn id="kfqgr"></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