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m id="kfqgr"><em id="kfqgr"></em></em>
  • <dfn id="kfqgr"></dfn>
    1.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教學教研】>【教育文摘
      閱讀,朝真理而去
        [2021-12-08 09:12]  瀏覽次數(shù):2160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1-12-08 作者:凌宗偉

      如何才能從許多看似正確的道理中澄明自己的教育認知?閱讀,沉下來閱讀一點兒經(jīng)典之作,并時刻保持懷疑態(tài)度,用自己的個人知識去辨別、去篩選,不失為一條可選之道。

      封面·年終專稿

      有怎樣的教學理解,就有怎樣的教學行為。一個教師的教學理解總是與個人知識分不開的,要促進對教育教學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對那些看似有道的言辭的辨別力,就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個人知識。我以為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堅持閱讀,讀點兒有關(guān)教育教學專業(yè)知識(尤其是教育史)的專著,如有可能,還要讀點兒哲學、社會學、人類學、認知心理學、腦神經(jīng)科學、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書籍。

      每個人的閱讀是與自己的關(guān)注點密不可分的。我這些年主要的關(guān)注點是教學設(shè)計與教學評價,2021年自然同往年一樣,讀了不少有關(guān)教學設(shè)計與評價方面的書。譬如《追求理解的教學設(shè)計(第二版)》《設(shè)計與編寫教學目標(第八版)》《為了更好的學習:教育評價的國際新視野》《基于標準的教學設(shè)計:理論、實踐與案例》《從有效教學走向卓越教學》《怎樣進行語文教育研究》《中學英語閱讀教學設(shè)計與實踐教程》……此外還有《黃金時代》《教育究竟是什么?100位思想家論教育》《教育的情調(diào)》《課程與知識的專門化:教育社會學研究》《簡單的邏輯學》《說理》《愛智統(tǒng)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則》《怎么做課題研究:給教師的40個教育科研建議》《健康的心理源泉》等。加上一些瀏覽的,或者翻翻、聽聽的,這一年加起來大概讀了200多本,這當中有一些過去幾年讀過,但還是會經(jīng)常拿出來翻翻的,眼下正在讀的是《教育公平:基于學生視角的國際比較研究》。

      閱讀, 幫助自己澄明教育教學的各種“道理”

      在我看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講道理”的過程,要將這樣那樣的道理“講”清楚,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少我們得讀幾本類似陳嘉映先生《說理》的書。

      讀劉慶昌在《愛智統(tǒng)一:“好教育”的精神法則》中所說:“教育哲學家一定會特別關(guān)注教育是一種‘做’、一種由人類一般行為在一定精神原則支配下構(gòu)成的‘行動’,他們一定愿意明晰地告知眾人,教育者在‘做’什么,以及因‘做’了什么才能成為教育者。”讓我想到梁光耀先生在《圖解倫理學》中的“不講道德的人未必沒有道德,講道德的人也未必有道德?!薄俺3Vv道德的人很可能沒有道德?!庇谑窍氲揭恍┟麕焸儗懺跁?、喊在嘴上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箴言的虛空與夸飾。從社會學意義上講,一個教師對學生的愛,不過是一種天性而異,如果用來炫耀,那么他的所謂愛就值得懷疑了。從教育學意義上看,教育之愛,至少不應(yīng)該是溺愛,也不是不分對錯的一味的愛,也就是說,當一個教師一味地大談“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時候,最好看看他是如何理解教育之愛的,看他曬了些什么“愛”,這些“愛”該不該曬……

      讀《教育的情調(diào)》,不僅讓我想到“情境教育”理論應(yīng)該屬于教育現(xiàn)象學的范疇,而非簡單的“情景預設(shè)”,更讓我想到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皟和觥保河卸嗌贂r候,自己的“兒童立場”是兒童們真實的立場?如果我們真的領(lǐng)會了“兒童立場”的精髓,或許我們的教育行為就會時時刻刻以“一種積極的、正面的方式去體驗學校這一時空性的、有形的實體給自己的感受?!倍粫猿扇艘暯堑摹皟和觥比タ创齼和?。

      讀一讀《簡單的邏輯學》《做自己是最深刻的反叛》,憑直覺就可以發(fā)現(xiàn)當下諸如“不主張教師專業(yè)成長”“高考不過是考試,填志愿才是人生”之類的言辭并不是真正在講道理。

      在今天這個普遍存在的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如何才能從許多看似正確的道理中澄明自己的教育認知?閱讀,沉下來閱讀一點兒經(jīng)典之作,并時刻保持懷疑態(tài)度,用自己的個人知識去辨別、去篩選,不失為一條可選之道。

      閱讀, 幫助自己將道理“講”清楚

      陳嘉映先生在《說理》中說,“哲學通過說理達乎道”,“哲學的突出特點在于它關(guān)乎說理”。我以為,教育教學的過程,一定程度上說就是“講”道理的過程。教育哲學家們往往認為獲得知識是一件困難的事,因為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必然遭遇種種額外因素的介入。作為幫助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師,必須學會將道理講清楚,而要講清楚,自己就要想明白,想不明白,可以讀書,讀那些經(jīng)典之作。因為這些經(jīng)典之作可以不斷地提醒我們,教育是一件困難的事、復雜的事,我們不能將教育教學的問題作簡單化的處理。如何理解經(jīng)典?卡爾維諾在《什么是經(jīng)典》中有這樣一個詮釋:“經(jīng)典是那些你經(jīng)常聽人家說‘我正在重讀……’而不是‘我正在讀……’的書?!?/p>

      在許多人眼里,我就是一個只知道追問其他人的教育言論與行為的主兒,卻很少有人知道,我的這些追問更多的是從自己出發(fā)的,既有對他者的審視,更有“扒”自己的目的:如何才能保持時刻提醒自己謹言慎行,如何將自己的理解想明白、說清楚,如何在想明白、說清楚的前提下,自己首先做到位,然后幫助他人想清楚、想明白、做到位,進而說清楚。當我讀到《說理》中“什么道理,初說起來,都像是可以成個道理,稍加追究,卻難免生出疑問,需要進一步澄清”的觀點時,想到我兩三年前在給一些區(qū)域與學校的教學提出“目標導向,任務(wù)驅(qū)動,尊重差異,當堂進階”的教學改善建議沒有得到很好的行為轉(zhuǎn)化的問題做了自我批判:盡管“目標導向,任務(wù)驅(qū)動,尊重差異,當堂進階”的道理在那里,也是符合教學原理的,但這16個字,更多的只是我的教學經(jīng)驗與教學理論知識閱讀基礎(chǔ)上形成的默會知識,雖然我也用這16個字表達出來了,但對不具備這默會知識的教師而言,則需要比較具體而完善的說明。

      今年,我在主持廈門市海滄區(qū)發(fā)展中學校專家助力部分的工作中,就一再同團隊成員強調(diào):要以幫助教師更為完善,或者說更為深入地理解“目標導向,任務(wù)驅(qū)動,尊重差異,當堂進階”的道理,尤其是在如何由觀念轉(zhuǎn)化為實際的教學行為方面,致力于看得到的成效而努力為重點。教學指導中,一定要跟教師們強調(diào),教學目標不僅要可操作、可評價,還應(yīng)該可分解,分解成一個個具體的學習任務(wù),而這些學習任務(wù),對不同學習起點的學生而言不僅有部分是可以達成的,同時也有部分是有挑戰(zhàn)性的,只要有勇氣、有毅力,能在完成前面任務(wù)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經(jīng)驗吸取教訓,通過自己或者同儕互助是可以“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如此,他們在完成基礎(chǔ)性任務(wù)的基礎(chǔ)上,又完成某一項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wù),就會堅定學習的信念,去完成更多的挑戰(zhàn)性任務(wù)。而要幫助學生當堂進階,關(guān)鍵在充分的預設(shè)——教學目標與學習任務(wù)的設(shè)計,從不同類型學生的認知起點出發(fā)的設(shè)計。其背后更多的是教師對“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的理解,也是“學生立場”的教學信念使然,還有“教學評合一”的追求。

      要使教師能夠理解這16個字,并且還能將其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教學行為,在表述和示范的時候就要朝戴震所說的“視如有物”去努力。正因為這樣不斷地自我審視,不斷地完善表述與示范教學,更因為有對具體教師的針對性指導,這16個字才慢慢地在項目學校得到認同,并初步找到了他們各自實踐的路徑。

      閱讀, 為教育教學研究找尋理據(jù)

      我一直認為,一個具備專業(yè)精神的教師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研究者,因為教學即研究,好的教學一定是在研究課程標準、教材、學生的基礎(chǔ)上確定恰當?shù)慕虒W目標,結(jié)合具體場景選擇依據(jù)一定的策略,選擇合適的方法相機實施的。優(yōu)秀的教師發(fā)表的教育教學言論,尤其是教學主張之類的陳述,一定是在相關(guān)的教育科學理論指導下,經(jīng)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檢驗的基礎(chǔ)上反復論證得出的,在表達或者發(fā)表時是會認真推敲的。

      謝錫金先生說:“中國語文教育與語文不同,主要是研究人的科學。很多時候,針對中國語文教育的理論及實踐的方法,每個學者有不同的觀點和看法,甚至產(chǎn)生很多爭論,無法確定誰是誰非。有時一些理論無法用到實踐中去,甚至提出理論的人自己重做,都不能得到同樣的結(jié)果。有些觀點太隨意,太強調(diào)頓悟。事實上,唯有通過科學的方法和研究,才能夠不論做什么,什么時候做,都得到一致的結(jié)果和結(jié)論?!?/p>

      無論什么研究,總是為找到可靠的知識。無論在怎樣的價值觀主導下的研究,一般都有這樣幾種假設(shè):經(jīng)驗論,經(jīng)驗論認為人類的知識來自人的感官,否定有任何先于經(jīng)驗的觀念。我以為“語文為王”“不讀書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之類的論斷就是如此。實證論,“實證論以可以觀察的經(jīng)驗事實為基礎(chǔ),以邏輯方法推理,以自然科學的方法保證如何從經(jīng)驗和推理產(chǎn)生可靠的知識,否定任何無法根據(jù)經(jīng)驗驗證的論述”。我之所以認為“語文為王”“不讀書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這類論斷不靠譜,就是因為它們不合邏輯。解釋論,“解釋論者雖然同意知識必須以經(jīng)驗事實為起點,但認為自然科學的原理不適用于研究人類”,社會科學研究更關(guān)注“為什么”。為什么他們會得出“語文為王”“不讀書的孩子是潛在的差生”的結(jié)論,就是我一直想搞明白的問題。主觀論,“強調(diào)人類擁有先于經(jīng)驗中的概念,認為通過內(nèi)省的方法,可以把握這些先于實施的知識”,研究人員必須有信心找到這些知識。比如,我們總有自己對教學問題的理解,但是這理解是不是可靠的知識,則需要花氣力去驗證。

      今年11月,應(yīng)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分社大夏書系與超星平臺合作的“一周一書”欄目邀請,對余文森老師的《從有效教學走向卓越教學》一書作介紹的時候,我就建議同行們探討一下余老師在書中關(guān)于教學主張的闡述的章節(jié)以及他所列舉的“語用語文”“文化語文”“感性語文”“漢字文化導向的識(字)教學”“有思想的數(shù)學”“智慧數(shù)學”等教學主張,與余老師對教學主張的一些陳述如“教學主張是名師的教學思想、教學信念”之間有沒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我之所以提出這樣的建議,就是希望同行們的教育閱讀,要秉持審慎的立場,以研究者的視角去讀。更希望有志于教學研究的教師們在研究中,盡可能多地讀點兒相關(guān)的理論著作,掌握一點兒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醒自己自覺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力戒先入為主、單一思維,力求從不同的視角去審視自己和他人的觀點與表述。防止誤導同行,也防備被同行誤導。我在跟教師們分享教師作為研究者的話題時,還向他們推薦了《教師行動研究指南》《教育研究方法》《從實踐到文本:中小學教師科研寫作方法導論》以及《社會研究方法(第十一版)》《研究是一門藝術(shù)》等。

      (作者系江蘇省中學語文特級教師)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60780人次 日均訪問:21004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shù):23415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允許不得轉(zhuǎn)載信息內(nèi)容、建立鏡像 網(wǎng)站備案號:皖I(lǐng)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wǎng)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shù)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wǎng)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wù)處:0564-2315138
      国产情趣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福利色视频在线看,99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国产,欧美日本一区二区综合另类 人妻无码a∨中文字幕 亚洲另类日韩精品无码

    2. <em id="kfqgr"><em id="kfqgr"></em></em>
    3. <dfn id="kfqgr"></dfn>